微课件,是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什么是微课件?微课件有什么特点?微课件有哪些类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制作微课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如果分别展开论述,内容庞杂,一时很难把握。
为了帮助老师们记忆,可把微课件的相关要点,运用数字排列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概括,如下:
1.微课件是一种课程
我们知道,微课件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教学资源,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简短而又完整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固化的、供学生短时间学习的辅助教学课程。
微课件是一种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有课程意识,要进行课程设计,不能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微课件的两个特点
如果说微课件的“课”体现的是微课件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微课件的“微”就集中体现了微课件的突出特点。
“微”是“微小”的意思,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时间短,一般就在5—7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超过了就突破了学生的学习时限,达不到预想的结果。
②、内容少,一般就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不枝不蔓,重点突出。
3.微课件有三项功能。
这是从微课件的教学应用方面提出的。
①、课前预习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提前收集资料制作成微课件,供学生课外预习。
这里要注意的是:供学生预习的微课件,只能选“点”,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整个“搬家”。
②、课后补习
这是微课件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教学应用。就是教师把教学中遗漏的、没讲透的、需要强调的和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的有关知识内容,分别做成微课件,供学生课外补充学习。
这种微课件,可以在教学中常态化运用。
③、假期自习
就是教师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做成系列微课件,供学生在假期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系统、或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
这里为什么排除“课中”??就是因为“课中”有老师在场。与其费时费力制作微课件拿到课堂去用,不如老师亲自讲授,而且还可以直接跟学生互动。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微课件的主要使用时间是在课外,绝不是课内。
凡是有老师在的场所,都不适宜使用微课件,也就是说,微课件只能用在老师不在的地方。
4.微课件有四类���型
关于微课件的分类,有人以教学方法为分类标准,有人以教学结构为分类依据,我是从教学内容上把微课件分为四类:
①、专题类
就是围绕某一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所做的微课件。一个一个由知识点构成的系列、链条式的微课件,又构成了这门学科的整体综合课程。
专题类微课件一般用在考前辅导或假期学生自主学习用。
②、同步类
这里的“同步”,指的是与教材内容同步,就是把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有选择性地提前做成微课件,供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课外预习,以便有准备地或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③、习题类
就是讲解习题,或者是书后的习题,或者是教辅材料中的习题,或者是考试的试题一道习题,解析起来也就是几分钟,这种微课件是我们现阶段学校教学中最常用的指导学生正确答题和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方法。
习题解析的一般程序:审题、链接、解题、总结。
习题讲解要避免就题讲题,要就题归类,由类供法。
④、补充类
一篇课文教学,一个章节的知识教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作为教师,课后反思一下,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还需要强调,通过“点”的方式,梳理出来,做成微课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使课上和课下结合起来。
课后补充和强调的内容,是微课件选材的重点。
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面”的普及,而补充性质的微课件注重的是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点”“面”结合,互为补充,共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微课件有五点要求
这是就微课件制作提出的:
①、入题要“快”
因为微课件时间短,所以,入题一定要“快捷”,不要做铺垫,常用的方法是直奔主题。
②、讲解要“透”
因为就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所以,讲解一定要“深透”,线索要清,不枝不蔓。
③、结题要“精”
这里的“结”是“总结”,是微课件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结题一定要“精要”,干脆利落,或总结规律,或提醒注意事项。
④、内容要“熟”
对自己要讲的内容一定要“熟练”,面对镜头才会自然、流畅。
⑤、语言要“准”
语言“准确”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微课件受时间限制,又省去了学生的活动,所以,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吸引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的归纳概括,老师们对微课件的相关知识记忆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了吧!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