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是需要经营的。只是,学校经营的,应该是“人心”。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必定是体现人文情怀、实行民主管理的学校。
教职工在一个学校工作,彼此之间总有地缘、血缘等方面的远近、亲疏关系。这种关系非常容易反映到实际工作中,致使校长在分配工作、评价绩效等方面产生主观倾向性,有可能挫伤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的校长,心中一定要有一台公正的天平,不任人唯亲、唯资、唯顺、唯全。在分配工作时要公平对待,公平竞争;在评价绩效时,要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关注的敏感问题上,要先制定条例或标准,大家同意后再付诸实施。
民主管理已是老生常谈了,学会倾听、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也是尽人皆知,但真正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学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其管理经验、社会阅历、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可能都要高出一般教师,但切不可因此而自视高明,不注意集思广益。
应该怎样倾听,听些什么?我们可以学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的做法。一次,在他主持的会议上,对所讨论的事项取得了一致意见,可他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现在我宣布休会。对这个问题,等我们听到不同的意见时,再开会决策。这样,我们也许会对这项决策有真正的了解。”这就是因为他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使所作决策更科学更完善。
由于受“多栽花,少栽刺”“言多必失”等中庸思想和当今社会现实的影响,领导听到的常常多是恭维,是顺着领导思路讲的“一致意见”。这就更要求管理者学会倾听,开门纳谏,广开言路。尤其是批评、反对自己时,尽管难免脸上发红,心里难受,也必须沉住气,立得住,并认真反思,及时沟通,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真知灼见。
我认识一位校长,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遇事斩然,待人蔼然”八个大字。这“蔼然”,就是俗话说的“三分管理七分情”,就是一份“感情存款”,就是“柔性管理”的精髓。教师是敏感的、多情的,他们在工作中会有成功的喜悦,会有挫折的失意,也会有获得理解的欣喜,等等。作为校长要善于与他们沟通,吹一丝暖风,掏一颗真心,播一缕春光。
作为一名校长,在与教师沟通时要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要与教师平等相待,倾心相交。鼓励教师讲实话、真话、心里话,自己也要不摆架子,不讲套话。在与年长的老师交流时,不妨多用“您觉得呢?”“您说呢?”等礼貌用语;跟年轻教师交谈时,最后不妨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微笑着点头赞许,借此传递感情和理解。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过60的学校门卫,在一次晚上值班时学校遭遇险情,他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事后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你为什么有这么大勇气与歹徒搏斗?”这位门卫的话令人感动:“每天校长经过传达室时都会朝我微笑,我觉得校长信任我。”就因为一个个微笑,他就能以生命相报。这个微笑应该给学校领导深刻的启示。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难免会与教师积累一些冲突,比如工作任务的安排、无意中的言语伤害、工作失误时的批评、评优晋级的偏差以及一些小小的误解,这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隔阂产生,甚至会引起敌意。这就需要领导学会换位思考,以平等的身份谈心乃至认错,并在适当的场合消除影响。绝不能认为自己是领导,说错了无所谓,那样会影响自己在教师中的威信。
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学校的员工也会各有所长和所短。哪些人宜于做“桶帮”,那些人适宜做“桶底”,如何把长短不一的“桶帮”按照一定的位置与“桶底”进行搭配,构成一个“滴水不漏”的“桶”,这是我们管理的要义。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和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善于经营“人心”。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