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400-998-2655

课堂评价不在“评教”在“评学”

1218人浏览
2017-03-30 11:04

        课改以来,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课堂评价问题既是困惑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现实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教育命题。


        事实上,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尽管由于评价理念的不同,存在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分歧和争议,但以下两点已达成教育人的共识:


        第一,好课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激活其内生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传统课堂的弊端就在于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低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好课。


        第二,好课应当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不应是知识的背囊,教学具有全息性。育人为本决定了课堂应当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化为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好课应当让学生在建构新知、提高能力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人生幸福奠基。


        说到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应当是衡量和评价一堂课的唯一标准。因此,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不在于评教,而在于评学。时下,中小学课堂评价过分关注评教,而弱化或忽视评学,导致课堂教学表演作秀,功能异化。从关注评教转向关注评学,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课堂评价改革的不二选择。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从评教向评学的转变,必须坚持评价指向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素养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统一。


        一是在课堂评价指向上,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达成状态,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态,从学生的参与、交往、思维、能力及情感等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


        二是在课堂评价内容上,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能力与思维评价为重点,以问题评价为手段。具体说来,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四类问题的评价:记忆性问题,以考察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聚合性问题,以考察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价性问题,以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发散性问题,以考察学生应用与创造能力。前两者关注基础,是简单学习评价;后两者关注素养,是深度学习评价。


        三是在课堂评价方式上,要以主动学习为导向,以课堂观察手段,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尤其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实现从模糊评价向科学评价的转变,提高课堂评价的科学性。


        近期,笔者到一所中学调研,发现该校采用“学习效能课堂观察”方式进行课堂评价,横向指标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进行学习方式评价,纵向指标依据目标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内容评价。课后,依据课程观察数据及分析,计算出课堂学习效能,再与任课教师交流。看着翔实的统计数据,听着客观准确的教学分析,执教者心悦诚服而深受启发。这就是以课堂观察为手段评学的魅力。


        以课堂观察为手段,全面进行课堂学习效能评价,既利于课堂评价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更利于从模糊的质性评价转向科学的量化评价,提高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然带来课堂教学的全新变革,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推荐观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