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与学科课程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教学工具。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的互动方式。学生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学生人格受到极大尊重,体现了师生平等关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外的自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从而达到主动、自觉学习的目的。
三、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加速,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比例大幅度递增,且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能在短时间内转移到学习中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翻了一番,有很多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一节课就能讲完。所以,单位时间的知识容量增加了。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能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结果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当堂掌握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
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步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环节上,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托信息技术来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播放几张幻灯片,PPT语音课件讲解而已,变得细致而有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了.
多媒体优势之一是化静为动,富于变化。而对学生来说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新鲜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但在课件设计中,要合理使用变化,确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并集中于学习内容,而不是音画本身。因此,在设计课件时,一方面应只表现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应删去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及多余的内部细节,不应盲目追求“漂亮”。
合理利用课件。好的课件可减轻学生的短期记忆负担,因为短期记忆不仅保持时间短,而且容量有限,一般单个课件尽量只讲述一个知识点。因此,一次呈现的信息量不可过大,以免短时记忆超载。对于过长的材料可采用多个课件的方法处理,化长为短,分段记忆。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堂有了新的生机,好的转变。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更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更充分发地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暂无